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新闻动态

​雷达模块化设计:车规电感的EMC测试与整改案例

文章出处:平尚科技 责任编辑:平尚科技 发表时间:2025-04-01
  
​雷达模块化设计:车规电感的EMC测试与整改案例



随着汽车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,雷达系统正朝着模块化、集成化方向快速发展。然而,高密度电路设计带来的电磁干扰(EMI)问题,尤其是电感器件的电磁兼容性(EMC)性能,成为制约雷达可靠性的关键瓶颈。东莞市平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(平尚科技)凭借其通过AEC-Q200认证的车规电感产品及定制化EMC测试方案,为多家汽车电子厂商解决了雷达模块化设计中的干扰难题,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。





车规电感:雷达模块化设计的“隐形守护者”


在汽车雷达系统中,电感承担着滤波、储能、抑制高频噪声的核心功能。以24GHz/77GHz毫米波雷达为例,其驱动电路中的功率电感需在狭窄空间内承受高频开关电流(可达10MHz以上),同时抵御发动机舱内-40℃至150℃的极端温度波动。普通工业电感易因温升导致磁芯饱和或线圈变形,引发信号失真甚至模块失效。

平尚科技的车规电感严格遵循AEC-Q200认证标准,从材料选型到生产工艺均针对汽车电子场景深度优化。例如,其铁硅铝磁粉芯电感采用低温共烧陶瓷(LTCC)工艺,在150℃高温下的感量衰减率低于5%,远超行业平均15%的衰减阈值。此外,通过铜线银镀层与环氧树脂真空封装技术,电感在50G机械振动测试中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,满足ISO 16750-3车载振动标准。





EMC测试挑战:从理论到实践的“干扰围城”


雷达模块化设计中的EMC问题尤为复杂。以某客户开发的4D成像雷达为例,其多通道射频电路集成后,电感与相邻MOSFET开关产生的共模噪声耦合至电源总线,导致雷达误报率陡增。平尚科技通过三步走策略破解这一难题:



1. 精准定位干扰源
借助近场探头与频谱分析仪,平尚团队发现干扰峰值集中在78MHz-108MHz频段,与电感自谐振频率(SRF)高度重合。进一步分析表明,传统电感的磁屏蔽层厚度不足(仅0.2mm),导致高频磁场泄漏。



2. 材料与结构双重优化
平尚科技将电感磁屏蔽层升级为双层纳米晶合金(厚度0.5mm),并采用交错绕线工艺,将寄生电容降低30%。同时,在电感底部增加铜镍复合接地片,使辐射噪声衰减20dB以上。



3. 全场景EMC测试验证
通过10米法暗室测试(CISPR 25标准)与车载工况模拟(ISO 11452-2),优化后的电感在雷达模块中成功通过CLASS 3等级要求,且整机成本较海外同类方案降低15%。




平尚科技测试方案:从认证到量产的“全链路护航”


平尚科技不仅提供符合AEC-Q200标准的电感产品,更推出“EMC预兼容测试+整改服务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例如,某新能源车企在开发L3级自动驾驶雷达时,因电感温升导致磁导率下降,引发电源纹波超标。平尚科技通过热仿真模型与红外热成像技术,精准定位散热瓶颈,并为其定制了一体化金属基板封装电感,将热阻从35℃/W降至12℃/W,助力客户一次性通过OEM厂商的DV/PV测试。

此外,平尚科技联合实验室提供“快速迭代验证”服务。通过自动化测试平台,客户可在48小时内获取电感在不同负载、温度及振动条件下的性能曲线,大幅缩短研发周期。这种“产品+数据+服务”的模式,已成为汽车电子供应链高效协同的新范式。





未来趋势:高集成与宽频段下的电感革新


随着4D成像雷达与域控制器架构的普及,电感器件需在更宽频段(1MHz-100MHz)内保持低损耗特性。平尚科技已率先布局薄膜电感与平面矩阵电感研发,其试制样品在100MHz下的Q值提升至120,较传统绕线电感提高3倍,未来将应用于下一代雷达的电源完整性优化。

在汽车雷达模块化设计浪潮中,平尚科技通过AEC-Q200认证的电感产品与EMC全流程测试方案,为行业提供了高可靠性、低干扰的元器件选择。从材料创新到测试赋能,平尚科技正以技术实力推动汽车电子兼容性标准的升级,助力智能驾驶系统向更高安全等级迈进。

Hello!

平尚电子公众号

微信扫一扫

享一对一咨询